2015年是我校坚持深化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教学新常态的推进之年,也是全面落实<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若干意见>的启动之年,化学学院领导班子在全体教职工的鼎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
着力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和“过程性评价改革”的各项工作, 主要反映在:(1)日常教学管理有序进行。启动2015版教学计划的实施,重视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的强化,期初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评价常态化,在教育实习组织形式再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充分开拓旗县重点中学基地、合理调配教师、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ISEC项目已有两届学生,通过双语授课和对学生明辨思维能力培养,推进过程性评价改革,从而使其逐步得到辐射推广。(2)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投入得到加强。学院领导定期深入实验中心指导工作,全面修订了实验室管理十个核心文件,建立了安全信息卡,全体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开展了实验室安全专项培训,进一步规范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合理地利用中央财政和学校投入的80余万元资金,充实了部分科研仪器设备,保证了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3)实践教学基地得到巩固。紧紧围绕稀土、煤化工、PVC工业等地方特色工业开展教学实习。在海化集团等已有化工企业作为我院学生化工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职工定向培养按计划开班授课,与统一集团(杭州\昆山)的校企协作关系得到巩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实习基地、合作培养、职工培训、贫困生资助、毕业生就业的模式。同时加大了学生化工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的专项培训,对学生教学技能培训和化工实习成果展示给予足够的重视,强化了了化工实习和教育实习的监控管理。
二、学科建设、科研和师资队伍培养工作
把教师的培养和学科建设方向、科研及教学紧密结合,作为化学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主要表现为:(1)加大师资培养力度。继续支持4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创造条件派出15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相关的教学研修班和考察调研,不仅开阔了思路,提高了从教和管理能力,也大大地激发了教师搞好教学的积极性。特别是针对ISEC项目,先后送出去7名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留学生基金委的国内外培训,使青年教师的从教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也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此外,从师德教育入手,提高教职工的敬业精神,树立良好教风,以提高教学质量。(2)加强品牌专业建设。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培育点--化学专业通过项目验收,使整个知识更系统更完整更具有逻辑性,对各专业课本身的结构进行大幅度的优化调整。同时开设了专业方向课—稀土化学、煤化学、食品化学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逐步增大了综合设计实验的比例。(3)借助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平台,进一步凝练具有地方稀土特色的科研方向,在研项目正有序实施。积极鼓励和动员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加强对外联系和沟通,多渠道争取科研立项,目前已获批的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正按计划在研。同时还获批教育厅高校项目1项,包头市科技局项目4项,与包头市环保局横向项目1项。专任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收录5篇。科研实验和办公软硬件条件得到相应改善。
三、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学生工作在抓普及的基础上促提高。主要反映在:(1)注重队伍建设。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研究班级管理、学风建设、特别是特困生、重点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选拨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完成了学生会换届选举工作,一批思想素质过硬、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充实到队伍中来。(2)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一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新生入学教育,如专业思想教育、选课培训、学生手册学习、安全知识讲座、入党启蒙教育、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通过举行学位授予仪式、心理健康疏导和毕业晚会等活动,使毕业生怀着留恋、感恩、喜悦的心情安全顺利的离开母校。二是由我院牵头的金蒙稀土助学金资助金额仍为5万元,另有1位社会人士匿名捐助,使更多的贫困学生受到了资助。三是配合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校园三级网络体系,组织学生听心理讲座,观看心理影片,举办了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征文等活动,同时,加强对重点学生关注排查工作,与家长紧密配合,做好重点学生走访、心理指导及治疗工作。四是以党建创新项目为依托,以“三进公寓”“推进为抓手,通过组织开展 “我爱我家”趣味竞赛、文明宿舍评比、宿舍装饰大赛、党员联系新生宿舍、趣味运动会、团情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思想教育新平台,构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新模式。(3)加强学风建设。坚持必修课学生出勤检查制度;举办“学生考研交流周”;开设教师讲坛,营造浓厚的专业学术氛围;举办实验技能大赛、精彩授课片段大赛,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专业基本功的强化和训练;加强考风考纪教育,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2015“挑战青春,万众创新”第九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共有1件作品获得一等奖、2件作品获得三等奖,其中,1篇自然科学类论文被自治区推报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4)重视实践育人。通过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辩论赛、爱心晚会、赛罕塔拉健步行、“9.3”阅兵式反思讲座、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美丽黄河、你我共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和升华,对家国情怀熏陶;获得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第一名,第三届校园学术科技文化节之第二届“是真的吗”校园求证活动三等奖,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节之第四届“关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知识竞赛三等奖。(5)重视就业指导。2015年化学学院共有本科毕业生195人,截止10月30日统计,年初次就业97.44%。一方面积极与化工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形成实习基地、合作培养、职工培训、毕业生就业一体化模式。另一方面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学生考研;通过发放资料、宣讲政策、组织活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全年共举办各类校园招聘会5场,联系用人单位十多家,组织了就业咨询洽谈月活动,对150名学生进行了SYB培训并取得认证,19名学生成功考研。
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把加强作风建设、强化问题引领、促进院系发展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核心抓紧抓实,主要表现在:①围绕中心抓党建。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管工作有针对性地讲党课,把“三严三实”的内涵意义讲明白、说清楚,真正触动师生思想灵魂。二是以带头学习研讨引导形成浓厚氛围。党总支委员带头自主学习,围绕“总开关”“五个必须”“忠诚、干净、担当”等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广泛开展专题研讨,让党员干部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育人。三是以带头开展谈心活动带动问题引领整改落实。重点剖析解决一些制约院系发展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对查摆出的涉及党建工作、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和行政工作等四方面30个问题进行梳理,集思广益形成了解决对策,概括为“三个着力”,即:以党建创新实践项目为载体,重点在学生党员组织发展、教师党员师德建设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方面进行强化;探索教师分类管理和学生因材施教机制,发挥专家治学治教作用,切实抓好实践教学管理和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注重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投入,科学优化和完善教职工绩效办法;以学风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团学工作64221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由此,化学学院党总支在学校党建工作联席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此外,通过获批的2个党建创新项目和1个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围绕学生党员培养发展中的满意度测评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党员作用发挥等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教职工政治学习和党员组织生活采取关键词解读、专题辅导、视频播放等形式活化和丰富了会议内容。②调查研究谋发展。班子成员统一思想、确立目标、形成共识,即: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党建思政为保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的院系文化共识。要求党员教师深入教学、科研和公寓管理第一线,有针对性地做好问题台账的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班子成员能够亲自参与教学、实习和校园文化活动。③安全稳定促和谐。全体教师为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处级干部夜间巡查和团学干部进公寓实现常态化,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党员联系学生宿舍成为制度。化学学院党总支全年两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02人,发展党员25人,预备党员转正13人。
2015年,化学学院赵军教授荣获我校首届“教学质量优秀奖”;李军湘副教授被评为包头市优秀教师;高俊芳、杨坤两位讲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正按计划在研。李军湘副教授等主持的《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郭玉玮讲师指导的学生科技论文成为我校参加“挑战杯”竞赛以来首个入围国赛的参赛作品;马学林、丁永萍讲师分别指导的学生科技论文获全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在此,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是师资梯队出现断层;教师科研压力和教学负荷较重、但绩效奖励额度偏低;学生心理问题、贫困问题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改善,谋求更好更稳的发展。
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