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发掘与丰富,煤化工俨然已成为我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一大新型产业。伴随着煤化工的发展,我区对新型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就拉开了大幕。 与我区煤化工同步,2003 年我院新增设了应用化学专业。这是我校设立的第一批非师范专业。与我院具有深厚积淀的化学专业化学相比,新增设的应用化学专业更侧重于工科方向,本专业的学生,既要有较高的化学理论知识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我院把应化专业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两个环节,即化学基础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力量雄厚、经验丰富的化学理论教学队伍,为应用化学专业的理论基础教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而实践教学则成了应化专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经过十年的不断探索,应用化学专业的化工实践教学现已形成了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化工实验、仿真练习等具有鲜明特色的、较为成熟的四大模块。见习和实习模块中,我们与包头稀土研究院、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久泰能源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金蒙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乌拉山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乌海化工股份公司实习基地,申请并完成了校级教改课题《应化专业的专业实习模式探讨》,形成了以指导教师、班长、组长三级管理为主导,以班长日志、组长日志、实习日志等强化岗位意识为特色的化工实习模式;化工实验模块中,我们组建了与现代化工企业接轨的、具有自控功能的化工实验室,形成了人人动手、轮岗培训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编写并正式出版了与实验仪器配套的实验教材《化工实验》;仿真模块中,包括典型的煤化工流程《甲醇工艺仿真软件》、《水煤浆鲁奇加压气化工艺仿真软件》、《聚氯乙烯工艺仿真软件》,这三套仿真流程,与我区煤化工的发展相契合,成为了我院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资源。实践教学的这四个模块,为我院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教改课题《化学学院应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截止到2011 年,我院应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且72%的学生就业于化工等各类企业,部分学生已在企业中的技术与管理岗位中崭露头角。化学学院应化专业成立十年来,实践教学的模式经历了不断实践、不断修改、不断提升的曲折过程,随着研究与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的模式将会越来越完善。
应用化学是介于化学与化学工程之间的专业,它培养的是理工结合型的人才。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把化学、化工知识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解决化工生产实际及科研开发中的问题。这样的培养方向,决定了应化专业的教学方案,必须要理论与实践同时并行。 我院的应化专业,在化学理论教学上具有明显的、较强的优势,而在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则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为此,我院设立了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化工实验、仿真练习四个模块,以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初入应化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成长、学习的环境极少与化工及科研院所发生交集,所以专业认识和工程意识都非常模糊。据对09 级应化专业的77 人进行的调查,去过化工厂的只有2 人(化肥厂,炼油厂),去过研究院的只有1 人。所以,为了在大一的新生中初步建立专业思想和工程意识,克服他们进入本专业后思想上的盲然及学习中的盲目性,我院在大一的第二学期设立了化工专业见习环节,并编写了《化学学院应化专业化工见习大纲》,对专业见习从组织、实施到考核都进行了规范要求。从学生见习过程中的专注和回来后的见习报告,可以感受到他们第一次进入化工企业及科研院所后思想上所受到的震动。这种震动,说明我们找准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实践教学环节的第一个成功。应化专业的专业实习是安排在第七学期。这次实习,是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基本结束后,为期6 周的一个较长时间的驻厂实习。这是一个应用化学理论、提升工程意识、深化专业思想的综合过程。为了保证实习的规范与效果,我们编写了详细的《化学学院应化专业化工实习大纲》。实习过程,我们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准备阶段,要向学校提交实习计划、实习资金申请报告,组建实习领导小组;第二阶段是组织实施阶段,包括实习动员、校级理论教育、安全教育、厂级教育、厂级实习等步骤;第三阶段是总结报告阶段,包括填写实习手册、撰写实习总结、成绩评定、召开实习总结报告会等。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化学学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组织实施与总结报告形式。在组织实施阶段,我们形成了以指导教师、班长、组长三级管理为主导,以班长日志、组长日志、实习日志等强化岗位意识为特色的组织模式,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实行了学生向工人学习实践知识,工人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学生与工人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帮互学”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相当于在学生与工人间加入了润滑剂,既强化了学生的实践,也融洽了工人与学生的感情,因而切实保证了实习效果。在总结报告阶段,我们设计了规范的实习报告格式,其中包括实习企业简介、生产流程简图、产品理化特性、典型设备名称结构、工艺参数等,以及3000 字左右的实习总结;也制定了成绩的评定标准,在总成绩中,实习过程及实习日志占50%、实习态度及考勤占20%、实习总结占30%。从2012 年开始,为了强化实习的效果,扩大实习的影响,并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工程意识和专业思想教育,我们在校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实习表彰汇报会,特别是2013 年,我们邀请了05 级应用化学和化学专业毕业的、在化工企业中已担任生产主管和技术主管的学生,现场讲述他们的工作感受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专业见习与专业实习虽然使学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生产现场,但出于企业安全生产与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学生并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化工实验、仿真流程则正好给了学生一个可以动手,练习操作的机会。2008 年,我院投入近40 万元,设立了化工实验室,其中包括11 套化工生产中最常见的单元操作仪器,这些仪器,集手工操作、仪表控制、电脑控制的功能于一体,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自控的完整的操作练习基础。由于化工实验室每个实验只有一台仪器,而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又多,所以我们创建了针对化工实验室的“人人动手,轮岗培训”的实验模式。鉴于这些仪器的特性及教学的特殊要求,化学学院又组织李军湘、刘丽静、季喜燕等相关任课教师编写了具有针对性的实验讲义《化工实验》,该讲义经过三年的使用与修改,现已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12 年,我院又投入20 万元,购买了与我区煤化工发展密切相关的典型的煤化工仿真流程,《甲醇工艺仿真软件》、《水煤浆鲁奇加压气化工艺仿真软件》、《聚氯乙烯工艺仿真软件》,其中,鲁奇加压气化是世界领先的煤气化流程。这些仿真流程,从2013 年开始投入教学工作,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有了一个更大的推动作用。当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改革中,我们将尽力扩大实习区域,与周边省市的大型化工建立合作关系,争取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有一个更大的突破。
成果的创新点为: (1) 化工见习、化工专业实习、化工实验、仿真培训四个模块的清晰划分是我院应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一大特色。 (2) 在化工专业实习模块中,我们创立了高效的“三级管理”、“三级日志”及进厂点名、出厂点名、宿舍点名的“三点名”模式,有力地保证了实习的顺利进行与效果。 (3) 化工实验模块中,我们提出了“人人动手,轮岗培训”的方式,既充分利用了实验资源,又强化了学生的岗位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化工实验中的单元操作是化工企业中的“点”,仿真流程是化工企业中的“线”, “点”与“线”的结合,使我院的实践教学环节既全面又完整,为我院实践教学取得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的创新点是在实习基地的建立上,争取一个新的突破。
包头师范学院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设置十年来,实践教学的模式经历了不断实践、不断修改、不断提升的曲折过程,随着研究与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的效果越来越突出,应化专业的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0%左右,市场的反馈就是最好的说明。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改革与研究,使我们的毕业生具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力。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