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综合培养 强化专业能力..明确职业方向
化学学院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近五年化学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日常教学管理创新等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体教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圆满的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任务。教学团队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在于使团队成员形成教育之智并养成教育之德,在实践操作中需要通过加强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群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发挥团队负责人的引领作用,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和加大经费的投入,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优化。
化学(师范类)专业主要是为中等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传统专业。化学在中学为必修的自然学科,教师的需求量随初高中学生数量的变化而变化。预计未来几年,中等教育化学师资需求会呈现稳中略降的趋势,同时该专业与化工、材料、食品、医药、冶金、环保等行业关系密切,随着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预计,该专业前景会保持稳步发展的趋势。
学生对本专业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其缺点是基础不够宽广,比较缺少全面素质培养,特别是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市场经济讲究竞争,竞争需要创新,创新不但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是今后大学教育的长期目标。
结合自治区稀土、精细化工、煤化工等优势资源,将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去,拓宽化学专业口径,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在突出师范特色基础上,一专多能,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之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其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科教学不只是传授基础的、前沿的知识,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有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即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达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科教学又必然带有研究性。因此,担任本科教学的教师应有良好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具有创新的经验和能力。据此教师应是既懂教学又会科研,既能把科学前沿积累的新知识及时融入基础教学内容,又可把科研的体会教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探索研究方法和提高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我区化工产业的发展较快,社会对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还远远未能得到满足。根据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今后化工行业将作为自治区的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发展,这势必会对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提出新需求,这也给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努力把应用化学专业办成自治区一流的品牌专业。
教学改革是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构建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高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宗旨,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应用、重创新”的教改思路,构建新的课程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化学专业被确定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培育点、应用化学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为加强学生能力提高,我们对主干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首先对于各专业课之间知识的重叠部分进行合并和重组,使整个知识更系统更完整更具有逻辑性,如长期以来,《分析化学》一直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部分内容,而从知识结构上看定性分析部分的知识几乎全是《无机化学》内容的重复或总结,而这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通常是整个《分析化学》课时的一半,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将该部分全部纳入《无机化学》教学中。其次,对各专业课本身的结构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如原来的《有机化学》课程结构中主要包括《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就业面,我们增开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有机合成》、《有机化学选论》、《精细化学品化学》、《有机波谱分析》、《高分子化学》、《药物化学》等选修课。开设了专业方向课—稀土化学、煤化学、食品化学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逐步增大了综合设计实验的比例,并开放部分实验。开放实验时间定在第八学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试验。在仪器分析实验中,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手段,部分实验在局域网上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
继续加大教育实习、化工见习和化工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建设和指导力度。教育实习不仅是检验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传授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打下牢固的基础。在巩固包头市区的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周边学校实习资源,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实习学校。
化工实习、见习是学生学以致用和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有效方法。我们已经,与包头市区及周边地区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久的化工实习基地,例如,盈得气体有限公司、伊泰、玖泰、包钢稀土高科、包钢稀土院、天润化肥等。2014年秋,我们走出内蒙古,把实习的脚步迈向了江浙等地,分别与江苏裕廊化工、杭州统一食品集团以及苏州统一食品集团达成了学生实习交流的合作。实习企业与学校签订实习协议之外,还与实习学生每个人都签订了顶岗实习的合同,给予学生生活补贴发放同时为每位学生缴纳了保险,这对于我院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有里程碑式意义。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就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由此可见学生对企业的认可,以及企业对我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的欢迎。这种合作模式为今后我院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大大拓宽了道路。
毕业论文是近年来重点抓的实验性题目,毕业论文的完成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及科学协作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
严格规范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结题、答辩等程序。第七学期末进行选题、开题,第八学期开学进行,论文时间约三个半月。选题做到一人一题,鼓励教师开出实验类题目,优秀论文在实验类题目中产生,组成答辩委员会,严格进行论文评审及评定。
教材建设方面,已编写教材5部,如《现代化学选讲》、《稀土元素化学》、《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环境化学》、《对称性群在化学中的应用》。积极引用教育部推荐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材和优秀教材,所选用的教材能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积极顺应发展的潮流,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将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应用作为各教研室活动的重要内容。
本专业拥有材料物理化学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化工基础实验室和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实验中心目前拥有价值十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20余台。
在实验教学方面,本专业设制定教改大纲,新的教学大纲加大了合成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比例。实践教学学分占全部学分的比例达到了国家教指委的要求,实验开出率100% 。
在教学上大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除了按照大纲的要求开出全部实验外,在毕业论文中选择一些由学生自己设计的综合实验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图书资料建设方面,校、院每年有一定资金用于本专业资料室的建设。目前学院资料室与校图书馆藏有专业图书3万多册,其中外文图书560余册。现有期刊种类31种,外文期刊两种。重要图书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基础实验和多种手册工具书等图书资料。同时拥有多种电子数据库,极大地方便了教学与科研。今后将在确保专业图书资料前沿、权威性和期刊资料连续性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增加新的电子期刊和数据库,拓展本专业与国际国内相关学科间交流合作的空间,更便于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信息,及时把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以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需要。
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1项,其中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教育厅项目4项,包头科技局项目10多项,发表核心以上论文62篇,其中被SCI/EI收录27篇。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的校级教改立项20多项。获校级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获得包头市政府奖3项。获得自治区三等奖奖3项。科研经费达130万元左右。
同时,我院还积极鼓励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投入的科研中来,通过科研水平的提高,开阔知识面,以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我院通过各种方式,鼓动和帮助一些长期从事教学的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历学位的提升中来。在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上,我院也一直坚持实验性题目真题真做的原则,使同学能在大学阶段参与一些重点的科研项目。
在教学管理上,坚持“制度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过程管理与评价管理相统一”的原则,严抓教学管理,认真学习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教学改革的意见》、《教师评价方案》等多个教学管理文件,并制定了教师工作职责、教学工作常规、教学检查工作规定、考试工作职责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聘任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建立健全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通过三个具体手段——课堂教学听课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师生座谈会来实施。每学期在期中、期末完成。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构建起具有化学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体制。学院将强化现有的教学管理队伍,加强对日常教学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领导教学检查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和教授委员会评估等教学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环节基本规范和要求、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学激励和奖惩措施,为顺利通过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做准备;加快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建立教学事故预防和监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