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传承和弘扬北疆文化,扎实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化学学院于2025年3月18日举办了“纸艺绽北疆,镂彩文化情”非遗剪纸艺术活动。本次活动以剪纸艺术为载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活动伊始,化学学院李丽老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特邀指导老师——美术学院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马千里老师,并对活动的意义和期许进行了简要阐述。李丽老师强调,剪纸艺术作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媒介,也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能够深入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实践中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在艺术分享环节,马千里老师以专业视角为同学们展示了两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剪纸花样。第一种为“紧紧相拥的石榴籽”,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同心共筑中国梦;第二种则巧妙融合了包头文化中的鹿元素,并结合佛手和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多禄的美好愿景。马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精湛的技艺,将北疆文化与剪纸艺术有机结合,以直观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多元融合。

在实践环节中,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在马老师和美术学院志愿者的指导下,纷纷拿起剪刀和红纸,投入到剪纸创作中。尽管许多同学是初次接触剪纸,手法略显生疏,但大家始终秉持“剪线如行云,剪圆如秋月,剪尖如青松”的匠心理念,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道工序。经过一番努力,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在同学们的手中逐渐成型,展现出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

剪纸艺术以方寸之间展现天地乾坤,以留白之处映照世道人心。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份匠心,不仅让同学们体验到剪纸艺术的乐趣,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审美。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次文化熏陶,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责任感。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北疆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非遗的传承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民族文化的赓续。化学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同学们以此为起点,携手共进,用热爱与行动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为北疆文化建设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