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教学工作>>正文

包师院实习生边境支教 建生命馆点亮草原课堂

2025年11月24日 09:49  点击:[]


近日,包头师范学院化学学院实习生吴泽涛、金蕊文积极响应教育帮扶号召,奔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名联合旗百灵庙第二小学开展边境支教实习。在这片草原深处,她们以青春智慧倾力打造了一间别具匠心的“生命成长馆”,将自然教育与边境地区教育创新深度融合,为草原学子搭建起一座生动的“自然学堂”。

这间由支教实习生设计的生命教育空间,以“自然即课堂”为理念,精心布置了多层次的生命观察区:从孵化箱中破壳而出的芦丁鸡、灵动活泼的仓鼠与乌龟构成微型动物世界;错落有致的生态花架上,绿意盎然的植物与学生们亲手制作的植物标本相映成趣。据支教学校领导介绍,馆内作品均由实习生带领学生采集、制作,50余件作品完整呈现了动植物生命周期的奥秘,其中不乏当地特有的耐寒植物标本,彰显边境生态特色。

空间设计处处体现教育智慧与边境文化交融。黑板与软木板上的标语“带着孩子们来到思考和言语的源头——大自然去”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箴言,阶梯式展架既满足展示需求,又形成灵活的互动空间。窗边陈列的绘画作品与窗外悬挂的班级名片墙,则展现了“班级之星”的成长风采,记录着学生参与生命馆建设的点滴故事。班级公约中“轻步轻声守护宁静”“慧眼观察文明互动”等条款,更将自然教育与品德培养有机结合,融入内蒙古人尊重自然的传统理念。

在谈及建设初衷时,实习生吴泽涛动情地说:“我们希望生命馆不仅是展示自然的橱窗,更要成为唤醒生命意识的摇篮。当孩子们蹲守观察乌龟爬行时的专注眼神,或是轻抚芦丁鸡羽毛时那份小心翼翼,都让我真切感受到——教育,正在发生在这一个个与生命对话的瞬间。作为支教实习老师,我们更想为边境的孩子们种下科学探索的种子,让生命教育成为连接草原与世界的桥梁。”

达茂旗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以“硬件升级”赋能“教育内涵”,百灵庙第二小学的生命成长馆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该校负责人表示,生命成长馆的建成是边境教育创新的生动实践。支教实习生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教育创造力,通过动植物培育、标本制作、观察记录等活动,引导学生建立与自然的深度联结。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生物学的兴趣,更在呵护生命的过程中培养了责任感与人文情怀,为边境地区素质教育提供了鲜活样本。同时以“一馆多用”理念整合课程资源,将植物标本制作与科学课结合,动物行为观察融入劳动教育,使生命馆成为跨学科学习的实践基地。这种“空间重构+课程创新”的模式,不仅填补了边境地区自然教育的短板,更与自治区“全程提质、全面育人”的优均目标高度契合,为草原孩子打开了探索生命奥秘的窗口。

这座凝聚着青春智慧的生命教育空间,正悄然在草原学童心中播撒下敬畏生命、探索自然的种子。包头师范学院支教实习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教育担当,让生命教育的光芒照亮边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化学系)

下一条:情系实习学子,关怀暖入人心 ——化学学院一行赴东胜慰问实习学生

关闭